東北師大附中第13期元暉講壇活動圓滿結束

發(fā)布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9-08-13    瀏覽次數:

成為學術型中學是東北師大附中明確的未來發(fā)展定位。元暉講壇是校內高端的學術交流平臺,是學術型教師培養(yǎng)的重要載體,從2017年開始,已經舉辦12期。201987日,我校舉辦了第13期元暉講壇活動。

在短短的暑假里,很多教師參加了校內、校外組織的各項教師專業(yè)提升培訓活動和學生拓展活動。老師們積極交流并從中獲取經驗,從學習中汲取營養(yǎng),有很多的感悟與大家分享。此次元暉講壇邀請了其中五位培訓參與教師或學生活動帶隊教師代表作為元暉講壇的發(fā)言人。

首先是華東師大第四期高級研修班教師代表、高一年級副主任王艷飛做報告,他的報告主要圍繞智慧型教師,從智慧與教師、為什么要做智慧型教師、智慧型教師的特點三個方面進行。他說:“智慧是一個人在正確思想指導下的一種處世態(tài)度。教師的智慧并非與生俱來,也非輕易得來。它是教師長期潛心教育實踐的結晶,是教師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的體現,是教師廣博知識豐富素養(yǎng)的表征?!眻蟾嬲J為,成為智慧型教師可以“避免職業(yè)倦怠、讓學生更聰明(成就學生)、促進教師發(fā)展(點亮自己)、迎接教育變革的挑戰(zhàn)”。

1.jpg

2.jpg

第二位報告教師是來自國際部的馬戈主任,她就日本IB本土化訪問匯報了大阪女學院考察IBDP國際課程、神戶市立葺合高等學??疾?/span>Global Studies國際學習課程以及親和女子學園考察國際交流項目的心得。報告中分享了13點體會、2點反思。如“整體教學設施很完善,學生活動空間充分;功能性教學空間關注細節(jié),空間利用率很高;校園安全設施設計極為合理,實用性與美觀性兼顧;課程開設多樣化,關注學生的國際理解力,國際學生體驗很好;國際交流項目開展較為豐富,探討校際間學生學術交流的可行性和高效性”等,為我校國際學校十年來的品質提升積累了更多的經驗。

3.jpg

 

第三個報告是由亓銳老師以《科技引領未來,研修直面挑戰(zhàn)》為題報告,總結了我校東北師大附中信息技術教師赴科大訊飛人工智能教學研修精英班實戰(zhàn)培訓體會。他從“看---看科技發(fā)展,感時代進步;學---聽報告講座,明科技原理;變---做項目教學,變教學思路;悟---悟未來科技,想技術教育”四個方面進行了匯報。他認為:“人工智能技術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人工智能教育作為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有效手段和內容,引入中小學勢在必行,學校已建立“人工智能實驗室”,必將成為人工智能教育主陣地;采用和實施“項目教學法”,是我們信息技術學科接下來的主要任務;其他學科教師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進行教學,實現多學科融合”。

4.jpg

5.jpg

第四個報告是紀迎龍老師的《藝術:生命之鹽》報告,介紹了美術和音樂學科帶學生出訪情況和感悟。他匯報了與盧建波老師率高一、高二學生23人(器樂類15人、美術類8人)在第三屆世界中學生藝術節(jié)取得的豐碩成果。尤其是美術類比賽中,中德文化交流協(xié)會主席對我校學生的美術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器樂組的比賽的評委會主席,斯圖加特市管弦樂團指揮黑克爾·施羅先生對我校管弦樂團的優(yōu)秀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的閉幕式音樂會,我校管弦樂團以第一順序登臺,演奏了獲獎作品《福利亞舞曲》。他還匯報了通過此次活動,我校與德國羅伯特(Robert-Bosch-Gymnasium)中學締結了友好學校;樂團的同學自發(fā)進行了多場快閃式表演,美術專業(yè)的同學們隨性地用畫筆記錄著自己的感受等細節(jié)。在報告的最后一部分,紀老師還匯報了德國藝術教育感悟。

 6.jpg

第五個報告是辛穎老師的《律己強校報國》報告,介紹了她的有關中日兩國教育比較的感悟。辛穎、由瑋兩位教師帶高一年級20名學生參加日本櫻花科技計劃高中生訪日活動。她介紹了訪日活動師生參觀了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所(KEK)、日本新日鐵鋼鐵公司、木更津高中、千葉大學、東京工業(yè)大學、松下中心、科學未來館、江戶東京博物館等的見聞。她的報告既總結了看到的值得學習的地方,也表達了濃濃的民族自豪感,更指出了我們在學生教育方面亟待加強的建議。

7.jpg

8.jpg

五位教師既介紹了參加活動的概況,又面向全體教職員工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促進了全體教職員工的成長。教師的成長是提高教育質量和學校品質的關鍵,他們的精彩發(fā)言體現了學術氣質是東師附中教師的內在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