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未來教育家成長論壇” 小學語文學科創(chuàng)新課堂展示活動

發(fā)布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9-10-18    瀏覽次數(shù):

1011日上午,第六屆未來教育家成長論壇的專家和教育界的同仁們齊聚東北師大附中凈月校區(qū)第一階梯教室,共同參加了本次論壇中創(chuàng)新課堂(小學語文學科)的展示活動。參加活動的主要專家和領導有教育部國培計劃小學語文示范性培訓項目首席專家、上海師范大學初等教育系吳忠豪教授,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常務理事、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陳旭遠教授以及東北師大附中凈月校區(qū)趙海軍校長。

照片1.jpg

照片2.jpg

活動首先由來自廣州市東風東路小學鄒建成老師、哈爾濱市花園小學孫琰艷老師和東北師大附中小學部李琳三位老師帶來了三節(jié)精彩的課堂。

鄒老師執(zhí)教的是六年級《少年閏土》一課。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鄒老師引導學生感悟文中文眼即第一段所體現(xiàn)出的色彩美、空間美和動態(tài)美,并由這一段內(nèi)容向整篇小說輻射,帶領學生回到小說《故鄉(xiāng)》,回到當時的社會,更好地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從而走近魯迅。

照片3.jpg

孫老師帶來的是四年級習作課《推薦一個好地方》。她結合了單元人文主題,借助學習單幫助學生回憶身邊熟知、曾經(jīng)旅游或是聽說過的一些好地方,出示范文引導學生仿造范例列舉推薦理由,促進學生們在交流分享中逐漸豐富習作素材。當堂習作后聚焦學生共性問題,在展讀互動評價的同時提出修改建議,讓學生們的推薦能打動人心。

照片4.jpg

李琳老師和三年級的孩子們共同分享了《大自然的聲音》一課。李老師關注到學生們剛剛升入三年級的年齡特點,即初步形成了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并開始嘗試運用多種方式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因而,在教學中她著重引導學生通過文字來發(fā)現(xiàn)聲音的不同,感受大自然聲音的美妙,并針對不同的聲音以多種方法指導學生朗讀,感受文中語言的生動,在反復朗讀中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

照片5.jpg

精彩的課堂離不開老師們對教材、對學生的反復琢磨研究。三位老師還分別從教材內(nèi)容、學生學段特點、教師在教材和學情基礎上的個人教學思想和主張等幾方面進行了現(xiàn)場說課。

活動的最后,吳忠豪教授和陳旭遠教授針對三節(jié)課進行了詳細點評。吳教授對三位老師為此次授課所做的充分準備表示贊揚,肯定了老師們樹立和堅持自己的教學主張。陳旭遠教授指出語文課堂要有語文味兒,關注語文要素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三位老師都能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教給學生一些本領、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另外陳老師對于三節(jié)課的細節(jié)設計分別給予了富有建設性的指導。

照片9.jpg

照片10.jpg

理學家朱熹有詩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學的源頭活水就是課堂,只有在課堂中不斷實踐、反復琢磨才能在經(jīng)驗的積累過程中慢慢析出思想、凝結主張,也正如教育家于漪老師所說:教育家是上課上出來的。讓我們共同扎根課堂,在語文的探索之路上不斷前行、不斷實踐,追尋更加美麗的教育風景,享受無價的教育幸福!